|
【混凝土裂縫】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處理辦法及施工方案
混凝土表面的裂縫是混凝土結構中的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本文著重論述了混凝土表面裂縫產生的原因,以及裂縫對混凝土的結構性能的影響,提出了混凝土表面裂縫處理的控制和修復方法,為保證建筑物施工的安全運行以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混凝土表面常見的裂縫類型及裂縫原因剖析 網狀、龜裂狀的細裂縫。細裂縫是指發(fā)生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紋深度不超過3mm的網狀裂縫,對混凝土的整體結構性能影響不大,但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而且時間一長,裂縫受到風吹雨蝕,很容易繼續(xù)加深,最終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 塑性收縮開裂混凝土的塑性收縮發(fā)生在新澆筑后的表面抹面處理階段。裂縫呈平行排列或雞爪狀排布,裂縫深度大約在12mm,這種裂縫多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增發(fā)過快,由混凝土內外水分含量差引起的。 骨料在堿性環(huán)境中反應導致裂縫產生混凝土中含有高分子的Ca(OH)2,為含硅骨料提供了足夠的堿性環(huán)境,在含硅骨料和Ca(OH)2發(fā)生化學反應超過了一定限度時,在混凝土內部產生一種膨脹力,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溫度差下產生裂縫;炷劣捎谑艿綌嚢枰约敖Y合態(tài)的Ca(OH)2與水等材料發(fā)生反應的影響,澆筑期的混凝土內部溫度比較高,當高溫度的混凝土應用與工程施工時,表層的溫度將大幅度降低,而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仍處在高溫或者次高溫狀態(tài),阻礙了混凝土表面的收縮,又因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低,因此極易發(fā)生裂縫。 分析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的原因大致如下:首先,從混凝土結構上來講,混凝土中未添加必要的保水劑或者緩蒸發(fā)劑,致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過快,出現了“結殼”的現象,最后導致裂縫產生;其次,在混凝土施工后的后期處理和養(yǎng)護方法上,混凝土抹面時造成的表面滲水、為使過濕表面干燥而加灑水泥灰、對于已經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另外加水等,這些操作都會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現象的產生。第三,過大的坍落度,過度的表面鏝抹,或過度壓迫都會使粗骨料下落,導致水泥漿和細骨料過度集中于表面。這種表面砂漿過富是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最后,在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混凝土的內部溫度將不斷上升,在表面表現為混凝土的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混凝土內部溫度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內外結合,致使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 對于混凝土表面裂縫的控制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混凝土的表面裂縫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控制: 第一,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對于水泥的選用,要從水泥的具備的特性出發(fā),不同的工程對水泥的要求不同,例如,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與其他材料結合后發(fā)熱量低的水泥,防治內外溫差引起混凝土表面拉力增加,導致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混凝土骨料材料的選擇,注意粗骨料與細骨料選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當使用活性骨料時,通過使用低堿水泥。就可以避免這種膨脹和開裂;另外混凝土的各各原材料的配合比要合理,除了注意水泥等原材料用量上的合理搭配外,還要適當加入一些參合料(如粉煤灰等)或者是外加劑(如保水劑等),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縫現象的發(fā)生。 施工中的注意事項。對于混凝土裂縫溫度因素的控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出機溫度,在施工時間上要做到合理控制,盡可能的避開高溫、風大的天氣,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水分蒸發(fā)引起裂縫現象的產生。 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處理方法: 表面處理法。表面處理法適用于較小裂縫的處理,常用的表面處理方法有表面涂抹和表面貼補,是在不再活動的裂縫上涂抹膠狀穩(wěn)定劑或者貼補土工膜等,來實現對混凝土表面裂縫的防滲堵漏。表面處理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方便,速度快,缺點是對裂縫處理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到裂縫的內部,對裂縫延伸起不到防治作用。 混凝土裂縫不但會引發(fā)鋼筋的銹蝕,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而且還會降低建筑物的抗?jié)B性,因此,做好裂縫現象發(fā)生的防范和混凝土裂縫處治已成為工程管理部門關注的重要問題。但是,對于裂縫我們不能片面的去評論去產生的原因,而是需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探討合理的裂縫處理方法,為以后避免或減少裂縫的產生積累經驗。
|